香港留学生留港 | 2024年53人续签被拒,4128人永居!
发布时间:2025-06-12
昨天,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立法会上书面答复议员关于“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计划”(也即IANG签证)的相关疑问,并披露近年相关数据。
计划自2008年推出,允许在香港各大学修读全日制本科及以上课程的非本地毕业生毕业后留港/回港工作。2022年底以试行形式扩展至涵盖港校大湾区校园符合相关条件的毕业生,并在2024年宣布延期2年。 简单说,通过DSE/内地高考等考试进入香港各大学及其大湾区校区读4年本科。或者持有本科学历/大专+一定工作经验攻读1年硕士,毕业能经IANG直接留港。 计划推行至今年4月底,接获申请177,567宗,同期172,043宗获批,整体获批率近97%。其中2,825宗申请是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 只看近期,过去三年香港入境处接获的IANG首次申请达到65,204宗,拒签61宗(2024年24宗)。总续签申请29,654宗,录得79宗拒签(2024年53宗)。同期受养人申请13,153宗。 计划可携带受养人 配偶、18岁以下未婚子女。签证期限挂钩主申请人签证。IANG
据悉,首次申请中超过90%为应届毕业生,他们只需要持有相关学位证书即可递交申请。 应届毕业生 在毕业日期(毕业证书所载日期)后6个月内递交申请“留港”,无需提前在香港找到工作。 非应届毕业生 毕业超过6个月为往届生“回港”,需要有香港雇主,且从事工作满足①岗位通常是由学位持有人担任 ② 薪酬福利条件达到市场水平。 表中可见,2023-2024年IANG申请量暴涨,分别是2022年的250%和247%。根据入境处公开数据,硕士毕业生是增涨的绝对主力。 香港各大学在国际排名年年前进及回内地可享留学生待遇吸引不少内地考研党冲刺。还有部分是给资质平庸的娃儿铺路的内地家长,赴港读硕意味着他们的子女能以港籍生身份享受香港教育等资源。
不过续签申请方面,2024年数量仅相当于2022和2023年的的六成。猜测部分原因在香港2022年10月官宣将IANG的首次签证逗留期从1年延长至2年。也就是2023年爆发的申请应该在2025年才需要续签。 IANG续签要求(二选一) 受雇: 须已在港获得聘用,从事的工作须通常由学位持有人担任,且薪酬福利条件达到市场水平。 自雇: 在香港开办或参与任何业务,并出示业务证明文件。 IANG逗留期限 参考模式: 采用「2+3+3」年的逗留期间模式 实际续签: 实际会参考申请人的就业薪资、业务经营情况、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留港的时间……每次获准逗留不多于3年,或者参考受雇申请人在港的雇佣合同有效期,以较短者为准。而自雇申请人,则会额外综合相关业务的经营情况。 顶尖人才续签: 通过计划来港2年,并且在申请前1年应纳税薪俸税收入达到200万港币,可以直接续签6年。 顺利续签的个案中,投身金融服务行业的签证持有人断层领先,三年总占比超过40%。其次是学术研究和教育、商业和贸易,分别占比14.59%和13.17%。
此外,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取得居留权的人士合共18,630。其中2024年为4,128人。
居留权 根据计划,持有IANG签证及在港读书期间学生签证满7年,符合连续通常性居住,可申请香港特区居留权,转为永居居民,申请特区护照。连续7年居住≠不能离港,而是指以“定居”为目的在香港居留。衡量因素包括在香港是不是有惯常住所,有没有在香港工作,家庭成员是否在港。如果7年间长时间离开香港,会被要求解释不在香港的原因。如果有合理的解释,例如外地度假/公干/短期留学,还是会算“连续通常居住”。 以上。 想要赴港读研拿永居的,目前有个别专业在接受2026年春季入学的申请,例如香港都会大学的环保研究理学硕士,无需英语成绩+中文授课+周末授课。专业详情 2026秋季各校的申请也已经在陆续开放,中文授课的课程每年都是香饽饽,建议提前规划。热门课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