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拿香港身份的7种办法!
发布时间:2025-07-15
2022年10月,李家超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打出史无前例的 "抢人才" 组合拳。人才计划经过3年革新,至2025年4月底,已收47万宗申请,批出逾31万宗,21万人才抵港。
2025《施政报告》在即,坊间普遍认为港府会逐步收紧香港人才政策。香港身份的红利期或进入尾声,还在观望的快抓紧窗口期。
2025年,内地人才想要拿到香港身份,可以通过以下7项政策。有名校背景、有高收入、资金雄厚、有技能、有时间读书的都能找到对应的引进计划来港发展,支持携带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全家在7年后转香港永居,申请香港特区护照。
政策详情(点击跳转): 计划特点 对高收入人群无学历要求 申请前无需提前获得香港雇主聘用 持有签证期间可以自由转换工作 流程相对简单,最快4周可获批 每人只有一次获批的机会 申请资格(三选一) A类(不限额): 申请前一年,收入达到250万港币以上,可以是公司收入或个人收入。 公司收入:申请前的上一整个自然年持有公司50%及以上的股份,按比例计算应纳税利润达到250万。 个人收入:申请日期往前推算的12个月的收入为250万,包括个人收入/奖金/津贴/股票期权/分红/经营所得/劳务报酬。个人投资所得不计算在内。 B类(不限额): 持有合资格大学学士学位+过去5年内有3年工作经验 C类(限额1万/年): 5年内于合资格大学学士毕业,工作经验不足3年(不包括香港院校学士生) 《合资格大学综合名单》由港府根据各大权威榜单按年度更新。目前,名单内的大学一共199所,其中23所为内地大学。 申请周期 B/C类最快4周可以批复; A类审批周期会更长,需要6-8周。 逗留模式 首次签证 A类3年 BC类2年 签证延期 常规最多3年 或参照劳动合同期限,取较短者 顶尖人才 6年。指通过计划来港2年,且上一年应评税「薪俸税」收入达到200万港币 续签要求 已在香港受聘并能从中获得稳定收入; 或已在港开办/参与业务。 政府罗列4种常见情形可供参考:香港高才通计划(高才通)
2022年年底正式开放申请,旨在吸引全球高学历和高收入人才。
自2006年起实施,旨在吸引高技术人才或优秀人才来港工作及定居。 政策详情(点击跳转): 计划特点 不限额 成就计分制获批直接给8年签证 申请前无需提前获得香港雇主聘用 持有签证期间可以自由转换工作 申请周期相对较长(6个月) 可多次申请 申请资格(三选一) 成就计分制 是指具备超凡才能或技术并拥有杰出成就的个别人士。 综合计分制 门槛是符合12个评核准则的其中6个,递交申请后需经过入境处甄选。 《合资格大学综合名单》由港府根据各大权威榜单按年度更新。目前,名单内的大学一共205所,其中24所为内地大学。 主动邀请制 政府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推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申请周期 6-9个月 逗留模式 首次签证 成就计分制8年; 综合计分制3年。 签证延期 常规续签模式3+2年 顶尖人才 5年。指通过计划来港2年,且上一年应评税「薪俸税」收入达到200万港币 续签要求 成就制计分制 如8年后还未符合申请永居的资格需要再次续签,条件是:证明经济水平可以负担本人及受养人居港期间的生活。 综合计分制 续签要求在港定居且对香港有贡献,例如已经在香港受雇或者开办/参与业务。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
俗称留学/进修移民计划。目标是在香港及港校大湾区校园攻读全日制、学士及以上学位的非本地毕业生。 政策详情(点击跳转): 港校大湾区院校指在内地与香港的大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在大湾区设立的院校。 计划特点 门槛较低,部分免英语,可专升硕 学历提升+身份规划一举两得 持有签证期间可以自由转换工作 学历全球认可,回内地享留学生身份 申请资格(二选一) 应届生(毕业6个月内) 凭学位证直接申请,无需雇主担保 非应届生(毕业超6个月) 须获香港雇主聘用且薪酬不低于市场水平 申请周期 应届生留港一般需1个月 非应届生回港需要1-3个月 逗留模式 首次签证 2年 签证延期 常规最多3年 或参照劳动合同期限,取较短者 顶尖人才 6年,指通过计划来港2年,且上一年应评税「薪俸税」收入达到200万港币 续签要求 在香港受聘,职位由同等学位人士担任、薪资福利达到市场水平; 或已在港开办/参与业务。非本地生留港/回港计划(IANG)
2003年提出,旨在吸引香港特区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经验的内地居民来港工作。可以是受雇/自雇/派遣。 政策详情(点击跳转): 计划特点 无配额限制 无行业限制 条件优秀可放宽学历(大专) 申请前需要先找到工作 签证期内转换工作需有入境处许可 申请资格 良好教育背景/技术资格/专业经验 获得聘用,薪酬福利与市场水平相若。从事的工作与学历或工作经验有关,且不能轻易觅得本地人担任 (如果符合香港人才清单或年薪达到200万港币,无需证明市场稀缺性) 申请周期 1-3个月 逗留模式 首次签证 3年; 或参照劳动合同期限,取较短者。 签证延期 常规最多3年; 或参照劳动合同期限,取较短者。 顶尖人才 5年。指通过计划来港2年,且上一年应评税「薪俸税」收入达到200万港币 续签要求 仍符合专才资格,即有香港雇主聘用,岗位有市场稀缺性及薪资达到市场水平。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专才)
是专才下的新分支,目标是8个指定技术工种的熟练型年轻人才。 政策详情(点击跳转): 计划特点 学历门槛低,重点看技术 仅限8项指定工种 3年总配额仅1万,每工种限3000 需获香港雇主聘用,合约期最短2年 有年龄限制 申请资格 18-40岁 符合8项工种设定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资格 受雇从事指定工种,雇佣期符合最短期限且薪资福利不低于市场水平 申请周期 最快4周 逗留模式 首次签证 2年或3年,具体看工种。 签证延期 常规最多3年; 或参照劳动合同期限,取较短者。 续签要求 继续受聘于同一技术工种;个别工种要求续签时持有有效的本地执业注册或牌照。技术工种专才
2003年首次推出,目的是让那些把资金带来香港,但不会在港参与经营任何业务的人士来港居留。2015年旧计划关停。2024年3月1日正式重启,名称定为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政策详情(点击跳转): 计划特点 无配额限制 无学历要求 续签无需在港居住和工作 7年后可申请无条件逗留签 申请资格 中国籍人士需同时持有第三国绿卡 申请前6个月,拥有等值3,000万港币净资产(包括与家庭成员共同持有中由申请人绝对实益拥有的份额) 合计投入最少3,000万港元予以下两部分: 申请周期 6-9个月 逗留模式 原则性获批 180天,准许来香港做投资 首次签证 2年 签证延期 3+3年 7年后 申请无条件逗留签或香港永居 续签要求 持续地符合计划的规定,继续满足在港投资的要求。新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移民)
2023年提出,目标是来港修读VTC指定全日制高级文凭课程的非本地生。 政策详情(点击跳转): 计划特点 门槛极低,高三毕业生可报名 学历、身份和职业规划一举三得 仅试行2年 前4年必须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 转换工作需通知入境处(4年内最多换2次) 申请资格 在2024/25学年和2025/26学年就读VTC指定的12个技术行业相关课程的非本地毕业生。 毕业6个月内递交无需获得香港雇主聘用,无缝衔接学生签证。 毕业7-12个月递交必须获得香港雇主聘用,从事与课程相关的专业。 申请周期 最快4周 逗留模式 首次签证 1年 签证延期 2+2年 续签要求 首2次续签必须从事其就读专业相关职位,第3次续签也必须在港有工作。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VP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