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香港《施政报告》官宣降低投资移民门槛!
发布时间:2025-09-17
上午11点,香港特首李家超发表任期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比往年提早了1个月,主要是因为年底会举行立法会换届选举,今届立法会会期将提早结束。
今年的主题是「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秉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封面继续沿用「绿色」作为主色调。既代表活力,也代表香港的政策及繁荣的延续。寓意香港将年复一年地向前迈进,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施政报告》开篇,首先回顾了本届特首上任3年以来的整体成绩。
回顾过去3年的成绩:
公屋上楼周期:平均等待6.1年缩短至5.1年
家庭收入中位数:三年上升3,000元,增幅约11%
香港经济增长:负转正,预计今年正增长2-3%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至世界第三
整体竞争力:上升四位至世界第三
人才竞争力:两年共升了12位至世界第四
安全城市排名:跻身十大,位列世界第七
此前坊间热议的高才通关停、投资移民门槛降低、非本地生限额放宽等等“剧透”,今天都有了定论!
2025《施政报告》全文,可在官网查看: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5/
投资移民门槛降低
香港2024年3月重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优化,从仅允许投资商用/工业等非住宅房地产放宽至容许投资住宅物业,但限定成交价需要达到5,000万元,且最终计算入投资额的上限为1,000万元(住宅+非住宅合计)。
今年再做出更新:非住宅物业,成交价不受限制。计入投资额的上限从1,000万调整至1,500万。住宅物业,计入投资额上限依旧为1,000万,但物业成交额从5,000万降低3,000万。
意味着,如果想走投资移民通道拿到香港身份,可以选择投资1,500万非住宅+1,500万其他投资。或者投资价值3,000万及以上的住宅+2,000万其他投资(其他投资如图)。
非本地生限额提高
2023年《施政报告》,香港提出自2024/25学年起,政府资助的专上院校(多指港八大),非本地生限额提升一倍至40%。香港教育局2024年底回应立法会议员质询时指出,2024/25学年修读八大学士学位课程非本地生人数已增至逾1.7万人,相当于本地学额约23%。
今年再做出更新:由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亦由100%增至120%。
政府同时强调,现时每年提供15,000个资助学额给本地生维持不变。
意味着,未来,本地生池继续为15,000个学额,而非本地生池为15,000*50%=7,500个学额。
同时,增加学生宿舍供应,由教资会拨款4,000万元,资助八所资助大学加大国际和内地宣传及师生招揽。
值得注意,香港政府在7月底已经对资助学额和学费的申请资格做了调整。
2028/29学年起,新来港受养人身份(未永居)的考生,想要竞争1.5万政府资助学额池子,并缴纳本地生学费,必须在紧接所修读课程开课前2年居港。——即在香港本地读2年全日制课程,或在香港居住2年且每年离港时间不超过90天。否则需要由大学弹性超额收生,比例仅有约4%。即15,000*4%=600个学额。新安排设有过渡期。
中小学教育方面,《施政报告》2025提出,教育局将以试点形式容许直资学校申请上调班级数目及每班学生人数,通过学生自资入读模式,加大录取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
抢人才政策不停!
2025《施政报告》指出,香港自2022年《施政报告》推出一系列新的输入人才政策,至今已有超过23万人才来港工作和发展。
其中,高才通计划的申请续签率达55%且素质极高,在港主要从事创科、金融等行业。按每月收入计,95%高于香港收入中位数2万多元,50%更是高出近一倍,显示需求大,市场愿意付较高工资招揽。同时,经不同计划来港的人才大部分很年轻,七成在40岁以下,有助纾缓人口高龄化的挑战。高才通计划可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元的经济贡献,相当于GDP的约1.2%
此外,香港在世界人才排名节节上升,两年内上升共12位至世界第四,在亚太地区更位列榜首。
反映人才政策方向正确,有实质成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政府会继续推行人才政策,确保香港人才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除此之外,还提出多项抢企业措施。例如出海专班。
出海专班
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并为出海企业制订多元方案,包括优化税务宽减等等。
《施政报告》更多详情可以移步官网查看: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