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高才放弃签证!官方回应10大热议问题
发布时间:2025-08-18
香港自2022年《施政报告》定下“抢人”基调,人才计划经过多年革新,成果丰盛。近期,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指出约22万人已抵港,超出政府三年引入10.5万人才的目标。被坊间解读为政策即将关停。
前行政长官梁振英月内多次质疑高才通政策的合理性,也让政策的执行效果及未来走向成为热议焦点。
上周五晚,香港劳工局局长孙玉菡终于第一次给出了香港高才通的续签数据。并对是否关停计划有一个正面的答复——人才引入是大方向,计划不会终止,但会根据香港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或细节调整。担心政策煞停的朋友,可以暂时把心放回肚子里了。
高才通最新数据
申请数据
截至今年7月底,高才通共收到近14万宗申请,当中约11万宗获批,超9万抵港。
续签数据
续签率:54%
按照规则,高才通首次签证只有2年(A类3年),相当于是给人才一个机会来港探索。一般要经过两次续签考验,才可居满七年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续签时要证明已经有工作或创业、有稳定收入、有纳税、对香港经济有贡献等。
截至今年7月底,13,678名高才的首次逗留期限届满。其中7,394宗申请了续签,续签申请率约为54%。换句话说,46%的高才主动放弃签证。并且根据高才通“每人只能有一次首次获批”的规则,这批人将再也无法持有高才通签证!
具体到各个类别的续签。
以高才通A类的申请续签率最高(77%),这也跟港府去年11月宣布A类首次签证2年可无条件升级3年有关。B类申请续签率50%,相当于每2个就有1个续签。C类申请续签率仅40%
获批率:94%
另外,高才通签证可在到期前3个月提交续签申请,有2,305宗提前申请续签。也即入境处截至7月底合共接受到续签申请9,699宗。已处理其中的9,044宗,有8,511宗获批,整体获批率约94%。53%获批续签的高才年龄为40岁或以下。高才通A类的获批率高于平均值,2,979宗申请,2,846宗获批,续签成功率96%。
月薪中位数:4万
获批高才的月薪中位数4万元。比香港就业人士收入中位数22,500元高出近八成。约25%月薪达8万元,有约10%达12万元或以上,1%高达30万元!
行业分布:70%在四类行业
续签高才集中从事商贸(23%)、金融(19%)、创科(17%)及保险(11%)等行业。
受养人情况
一半的续签高才有受养人,总共包括3,995名配偶、6,035名子女。换算下来,平均每位携同约1.7名子女来港。
根据劳福局对续签高才的问卷调查,28%受访高才的受养配偶已在香港就业,月薪中位数30,000元。37%高才受养子女正在香港就读。其中18%接受学前教育、38%就读小学、32%就读中学、12%正在接受专上教育。35%的高才子女正在/计划在香港政府资助学校就读。
居住情况
根据问卷结果,⅔续签高才通常居住在香港。其中70%租房住,13%置业居住,剩余由公司提供宿舍或住酒店。
高才通续签Q&A
港府对于续签结果满意吗?
劳工局局长孙玉菡表示满意及理想。称数据放在国际上对比并不逊色——英国也有类似面向大学生的Graduate Visa,申请人须为全球前50名大学毕业,该签证续签率约46%。而高才通续签率是54%。
为什么接近46%放弃续签?
劳工局局长孙玉菡认为,这是香港与高才的双向选择,2年的适应时间,人才觉得不合适不留下来很正常。期间他们偶尔来港食住也有消费,香港不吃亏。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尚海龙则指出C类只要求合资格大学学历,申请门槛低也让部分人产生了羊群心理,申请时未必经过深思熟虑。这批人随着签证到期自然流失,是正常现象。反而,有部分高才B因子女没读到心仪学校而不续签。港府或许可以考虑增加学额供应,留住人才。
为什么会续签失败?
关于6%的失败案例,入境处助理处长翁荣桢解释,原因包括——无学历证明、无收入证明、工资过低、没有稳定收入。这里的学历证明,是因为首批高才通只要有本科学位证就可提交,当时很多内地非统招学历侥幸过关。之后入境处要求学位证+认证报告+成绩单齐全,未提交且已获批的签证续签时也许补足,交不上就只能烂尾。
收入高就一定获批?
入境处助理处长翁荣桢表示,会根据申请人所在行业和工作经验分析收入情况。但收入稳定也很重要,若高薪但不稳定,同样可能不获续签。例如有高才申报从事佣金制行业半年,但无法证明自己在港工作期间有稳定收入,续签申请被拒。
续签失败,在港就读子女要退学吗?
结合此前香港教育局局长的答复,如果受养人已经进入香港的大学,即使父母断签,子女也可以申请大学学生签证继续完成学业,但须缴交国际生学费,且数量有限!如果子女是在幼稚园/中小学就读,父母断签,就必须跟着离开香港,无法继续就读。
高才在港产子算漏洞吗?
内地高才在港生子可以直接永居,被问到“不申请续签”的高才有多少在港产子,劳工局局长孙玉菡表示无相关统计。高才要养儿育女是无法阻止的,不应视为漏洞。另外,客观的问题是,就算香港2023年推出2万生育奖励金,过去几年香港新生婴儿数目也没明显增幅。
会强制高才来港居住吗?
这次数据显示有⅓的续签高才不在香港居住,有议员指出,应该设置居港日数,避免制度被玩烂。例如设每年183日。对此,劳工局局长孙玉菡正面回应不能强行划线规定高才留港日数。把人才困在香港,难以创造价值。例如从事商贸/金融/创业的人才往往需要飞到世界各自工作。世界航运中心地位也是香港竞争力之一,部分人才来香港,也是看中以香港为中心去哪都方便。所以更不该把人困在香港。要判断高才是否以香港为家,可以看他们是否在港工作或创业,家庭成员是否在港。
如何防止假高才申请或续签?
入境处助理处长翁荣桢表示,会审慎核查申请人学历证明、税单、强积金之类的文件,如果入境处对于申请人资料有怀疑,会进行突击巡查。
高才通计划真的奏效吗?
人口结构方面:高才为香港注入了年轻人口,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持续减少,每年12万人踏入65岁,对应只有6万人踏入22岁,如不引入人才,人口劳动将未能补足。
经济方面:高才通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元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1.2%。
产业方面:续签高才主要集中在商贸、金融、创科等领域,为香港的关键产业注入了新力量,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及创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高才通挤占教育及医疗资源?
劳工局局长孙玉菡指出,超一半的续签高才年龄在40岁以下,正值壮年,医疗需求相对较低。并且高才多为高收入人士,少用公营医疗服务。教育方面,香港本地学生人数持续下降,人才子女来港读书对面对“杀校”挑战的教育界而言,反而是良药。
最后
总结,高才通大方向不会变。但未来会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并严格审查。有意向通过高才通赴港,或者持有高才通签证等待续签的来港人才,尽早做好准备。
94%的续签成功率也说明只要根据政府的要求,切切实实到香港工作/创业,有稳定的收入,薪资福利达到市场水平,想成功续签其实也不难。具体续签要求
香港这次没有披露每个续签成功案例的最终续签期长短,94%的续签是包含续签1年甚至几个月的。如果想每次都拿到3年的续签签证,闯关2次续签后就能永居,续签要提早规划,来工作/创业/居住,以香港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