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表态:有一半人愿意留港 高才通就要继续!
发布时间:2025-08-25
香港2022年底推出高才通,吸引名校毕业生和年收入250万人才。首次签证只有2年/3年的逗留期限,签证持有人必须在香港工作/创业才能续签。计划截至今年7月底批出11万签证,在2024年底迎来续签潮。政府近期公布续签数据——近1.4万高才逗留期限届满,当中54%申请续签,94%续签成功。不过⅓的续签高才不在港常住。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23日被问及,如何看待计划成效以及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空间时做出了正面回应。
香港当时面临人才与人力短缺的困境,所以推出计划,引入人才提升香港竞争力,从而带动经济。政府定下每年吸纳3.5万人才的目标,同时也会审时度势调整策略。 这项计划的确成功。 全世界都在抢人才,而他接触的很多其他地方政府都觉得高才通具开创性,有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抢过来的高才正实实在在为香港社会作贡献。以下两组关键数据足以印证人才价值。 1. 吸纳的高才已为香港贡献1.2%的本地生产总值(GDP)。 2. 95%的高才工资高于香港工资中位数(HK$22,300)。充分证明社会需要这些高才,企业才会愿意给出高于市场水平的薪资。提及计划初衷,他回顾:
关于计划成效,他认为:
只要有一半人愿意继续留港,计划就有持续推行的必要。另外,优质人才有选择权,香港要向人才提供足够吸引力让他们愿意留在香港。否则这批人才去了竞争对手那里,对香港来说“一加一减是二”,相当于香港对比竞争对手少了2个人才。关于计划走向,他表示:
香港与深圳及其他大湾区城市同处一小时生活圈,这种 “工作在港、居住在周边” 的模式并非特例。美国也有很多人在纽约工作但住在周边城市,包括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等。他认为这是正常的模式。 他同时指出,即便高才居住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其仍在香港纳税,日常消费也常发生在香港,依然在为香港经济做贡献。 目前计划的整体运作符合要求,为香港创造诸多正面价值,政府亦会研究计划的优化空间 ,及时调整。 特首的这番表态算是再度为高才通的未来走向定下关键基调:不会关停,但会优化,帮助来港人才真正在港扎根。说法与上周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态度完全契合。回顾文章 这一次特首接受访问时,孙局长也在场,他补充:会进一步加强海外拓展力度,确保吸纳更多国际优秀人才,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目前还符合资格的高才们尽早冲,防止因政策调整而被“优化”~已经拿到签证的,只要切切实实按政府要求工作或者创业,续签并不会被为难,港府还是很看好高才的! 申请资格(三选一) A类(不限额) 申请前一年,收入达到250万港币以上,可以是公司收入或个人收入。 公司收入: 申请前的上一整个自然年持有公司50%及以上的股份,按比例计算应纳税利润达到250万。 个人收入: 申请日期往前推算的12个月的收入为250万,包括个人收入/奖金/津贴/股票期权/分红/经营所得/劳务报酬。个人投资所得不计算在内。 B类(不限额) 合资格大学学士学位+过去5年内有3年工作经验 C类(限额1万/年) 5年内于合资格大学学士毕业,工作经验不足3年(不包括香港院校学士生) 《合资格大学综合名单》由港府根据各大权威榜单按年度更新。目前,名单内的大学一共199所,其中23所为内地大学。 续签要求 已在香港受聘并能从中获得稳定收入;或已在港开办/参与业务。政府罗列4种常见情形可参考:对于有⅓高才非长居香港,他解释:
至于计划是否需要优化,他指出: